青芯沙龙第一期——通信前沿理论与技术应用交流会顺利召开
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营造优良学术氛围,6月24日上午,信电学院在理5B-402会议室举办首届青芯沙龙,开展通信前沿理论与技术应用领域交流研讨。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华淑芳、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李静、信息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所长毕岗、副所长殷锐及部分青年教师联谊会成员参加交流会。
陈小余以“量子信息技术”为题,首先,介绍了量子的发展历史、量子的优势,以及量子技术的应用(量子计算机)等内容;然后,着重介绍了量子在通信领域的研究,包括:量子霸权的定义,即究竟量子比特数达到什么程度,在某些特定问题上,量子计算机拥有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计算或者模拟能力;量子离散变量密钥分配的方法:BB84协议、E91协议、诱骗态协议、设备无关协议;量子连续变量通信密钥分配方式:相干态编码、压缩态协议、CV-MDI-QKD;量子网络的两种模式:量子卫星、量子中继。再次,讲解了为什么需要量子编码,即量子态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系统的退相干;参考经典编码,可以将退相干看作是量子计算出错,也可以利用编码来解决;解释了其与经典编码的区别:单个量子态的出错方式有比特翻转,相位翻转,比特相位都翻转,而经典计算的单比特出错是比特翻转。最后,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袁建涛则以“B5G网络中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业务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从URLLC的时延和可靠性分析理论、小数据包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与分析、资源分配与优化等多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对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中现有时延与可靠性的常见的URLLC时延与可靠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别从物理层和多址接入控制层分层分析通信系统的时延与可靠性性能,分析了免授权频段信道的节点竞争信道时的信道接入概率和时延性能。其次,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分组的上行小数据包低时延免调度传输协议,利用机器学习LSTM网络来估计和预测蜂窝网络中的用户数目。再次,介绍URLLC业务和其他业务独立使用无线资源和共享使用无线资源情况下的协议设计与分析。最后,对URLLC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随后,在场教师就通信前沿问题及应用开展了热烈的交流探讨。
【个人名片】
陈小余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 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作为课题组长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质检总局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0余篇一区或二区top论文,多篇论文发表于包括IEEE JSAC、IEEE信息论汇刊、PRA等国际主流期刊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量子连续变量系统的信道和纠缠》专著1部。主持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量子信息论、量子通信、量子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等。
袁建涛
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后,舟山高层次人才(银卡)。浙大城市学院信电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边缘云计算、B5G核心理论和技术。2010年至2013年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参与第三、四和五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以技术负责人/参与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提交发明专利13项。担任国际期刊IEEE Commun. Letters、IEEE Globecom等审稿人。
图片:潘星宇
文字:袁建涛、潘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