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遵循产业导向(OBE)的教学理念,面向“智慧系统与先进控制”“电气控制技术”方向,为满足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在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的设计、开发、调试、运维、工程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支撑建设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现有国家级海外人才在内的专职教师29人,10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教学、科研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智慧系统与先进控制”产业班、“创新实验班(微电子)”等特色班学习。学生竞赛、科研和深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受益学生在65%以上。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A类学科竞赛中屡获国家级奖项。每年有多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研究生或赴海外知名院校深造。学生就业竞争力强,薪资待遇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电子科学与技术
依托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拥有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是杭州市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专业。专业面向电子设计技术,着力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和“集成电路技术应用”方向的应用型人才。
现有省级人才2人,省高校教坛新秀2人,省市人才5人次,教授2人,博导2人,硕导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3%。课程设置无缝对接“创新实验班(微电子)”课程,设立“纳米级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产业班”。学生可优先选拔至创新实验班和集成电路产业班学习。专业拥有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建的专业实验室、多个实践教育基地和与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联建的微电子创新实验平台。毕业生就业起点高、薪资待遇好且具有高成长性,可在中芯、华虹、矽力杰、朗迅、士兰微等半导体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相关工作。近五年,平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平均优质就业率在50%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遵循产出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尤其在智能系统和信息处理方向从事产品设计、开发、调试、运维、工程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研究信息的感知、传输、计算与处理,涉及物联网、通信、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包含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两个方向,本专业基础理论完整、应用领域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系杭州市新型专业和学校特色专业。
现有省级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聘请浙江大学等名校相关专业多名教授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专业着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多个师生共建科研团队在“5G+X”、“AI+”、“数智+”等领域瞄准国家需求,推动创新研究、实施攻坚提质、实现成果转化。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求是雏鹰班”、“创新实验班(微电子)”学习。以赛促学、以研助学、产教融合是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等A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近三年毕业生赴境内外高校深造比例超过30%,不少学生入职国家电网、中国电信、阿里巴巴、华为、大华、海康威视、矽力杰等知名企业。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7%,薪资水平远高于传统行业。
人工智能
本专业将信息处理与智能设备相结合,聚焦自动驾驶车辆、无人低空飞行器、智慧交通系统等高科技应用领域,着力培养扎实理论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依托智慧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和滨江创新中心两大平台,建有融教学、科研、演示、应用于一体的新概念实验室,拥有飞行汽车、无人机、自动驾驶巴士、模拟驾驶、空地无人交通飞行控制、AI算法芯片、多传感器融合与智能等科教设备,为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组成以钱塘特聘教授和青年英才为中坚骨干的专业师资队伍。从大一开始实施导师制,学生可以进入实践训练,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充分结合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和浙江省、杭州市深化数字化改革对人工智能发展推动作用,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如吉利集团、海康智联、零跑汽车、交投集团等深度对接,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